泰国坚持双边谈判、拒第三国调停,实则妄图推翻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归属的判决,1962 年判决寺庙归柬埔寨,泰国却“死不认账”,近年强硬要求“单独谈”,翻案野心昭然若揭。 柏威夏寺由高棉帝国 900 多年前建造,主体在柬,入口在泰,1904 年法泰划界,地图将其归柬,泰当时未异议,判后才悔,2008 年寺庙成世界文化遗产,两国矛盾瞬间爆发,从争吵升级为枪炮血战,无数生命消逝,局势至今危急! 泰国担心国际介入会让事情变得更糟,毕竟之前国际法院的判决已经让泰国吃了亏,觉得单独谈判能更好把握主动权,他们在观察柬埔寨政局变化,认为洪森政府现在很强硬,但万一以后换政府说不定能谈出更有利的条件。 泰国国内对柏威夏寺的归属问题情绪很大,老百姓觉得那是"老祖宗留下的地盘",政府要是随便让步肯定会被骂成"卖国贼",所以现在拖着不硬来也不轻易妥协。 虽然柬埔寨有国际法院的判决撑腰,但实际控制起来还是费劲,泰国卡着边境通道,游客想去柏威夏寺还得从泰国走,柬埔寨赚不到多少钱,再加上柬埔寨经济上还得靠泰国,所以也不敢逼得太紧。 东南亚国家联盟(东盟)一向"不爱管闲事",联合国想管但泰国不让,中美两国虽然在这片有影响力,但谁都不想惹一身骚。 泰国目前的拖延策略看似精明实则风险不小,柬埔寨经济持续向好,谈判筹码只会越来越强,现在愿意谈是出于现实需求,但窗口期不会永远敞开。 国内强硬派不断鼓噪"收复柏威夏寺",政府若长期停留在口头表态,不仅可能被批软弱,还可能触发政治危机。 反复拒绝国际调停的做法正在消耗外交信用,让周边国家质疑泰国是否遵守规则,这种印象可能影响未来在东南亚事务中的合作空间。 对于柬埔寨而言,虽有理在握,却也需务实些,与其与泰国僵持不下,莫如协商共同开发旅游业,如此双方皆可获利,这远比整日剑拔弩张要好得多。 说到底,柏威夏寺的争端不仅是土地问题,更是两国的面子问题,泰国现在硬撑着不认输,其实是在赌气,真正的聪明人,应该想办法把这座古寺从"战争的导火索"变成"和平的桥梁"。